1979年至2001年为《读与写》8开、4开版型报纸;2002年,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,《读与写》报变更为《读与写》杂志,全国公开发行;2012年,《读与写》被列为全国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体制改革单位,后改制为南充读与写出版有限责任公司。自启动转型发展以来,逐步形成了精品刊物、文产延伸、研学实践、大型文化活动等多种业态共融的读与写产业集群,开辟出一条独具一格的传统期刊转型之路。


      读与写期刊体系以“读写共生”为理念,聚焦青少年高素质培养,配套互联网+模式,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平台,融汇阅读测评、读写课程、活动大赛、教研送课等方面,涵养青少年儿童综合知识和人文素养,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多学科教学教研以及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提高,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。在办刊方面,不断提档升级,聘请全国少儿期刊专家,与教研单位、四川师范大学、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教学一线的特、高级教师合作,培养高水平专(兼)职编辑队伍,在内容策划上紧跟时代脉搏、政策背景和青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演化,不断推陈出新,研发特色素养集成模式,以“刊物+平台”为核心服务内容,多渠道助力“双减”政策下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精准提高。


      读与写在关注青少年儿童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,注重个性发展,与各级党委政府、教育部门、知名院校和专业机构等密切对接,围绕家、校、师、生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。从2003年起,连续举办的“读写杯”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,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的重要品牌,参赛学生已逾千万人次;从2015年起,连续举办的嘉陵江文化艺术周中小学生作文、小音乐家、小美术家、小书法家、小作家、小画家、小舞蹈家、小摄影家、小曲艺家大赛,围绕“高规格、多类别、精作品”打造,社会影响广泛,平均每届收到稿件2万余件,大赛内容仍在不断丰富;从2016年起连续举办的少儿文化艺术节,是新时代青少年儿童文艺硕果高质量展示平台,自举办以来,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潜能发挥重要作用,累计影响青少年儿童超千万人次,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名片之一。此外,读与写长期坚持社会公益,平均每年开展名编名师送教下乡暨爱心捐赠、“一本书温暖一座城”赠阅诵读等活动10余次,参加“全民阅读”书展赠阅、“为留守儿童捐本书”网络公益助学等活动20余次,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财力投入达100多万元,累计为偏远地区学校送去书籍上百万册,书包、篮球等文体用品数万件,惠及学生及家庭数十万计。


      以青少年发展为主旨,读与写在办好精品刊物、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,积极推进转型融合进程。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、支持下,牵头打造了西山书院(集阅读休闲、文创产品展示展销、艺术交流、培训讲座、实体书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);对接乡村振兴政策,培育以读与写研学基地暨“新复文艺湾区”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优质文化实体,以“文、旅、研、教、学”融合发展为核心,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塑造科学素质、人文素养、精神品格搭建优质复合型平台,同时多方位满足读者的高品位文化消费需求。

关于我们 | 基本介绍

基本介绍
领导班子
办刊成果
品牌活动
大事记
企业文化
资料下载
图文影像